日前,佛山、中山等地一些中小家电企业开始对渠道经销商发出调价通知,国内多地家电生产企业也均反映出成本激增问题。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部分家电企业难以负荷成本压
力,开始向下游传导。“包括钢铁、玻璃、塑料等家电生产原材料价格都有明显上涨,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提升达到5%。”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刘军(博客)介绍,本轮涨价由
于涉及多个大宗商品,对白家电、黑家电、小家电都形成影响。
在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的当下,煤炭行业去产能效果明显,市场需求缺口扩大,以焦煤为生产原材料的整个钢铁行业价格都在成本推动下不断上涨。煤炭钢铁同时去产能,但钢铁去产能不
够到位,形成上下游需求错配,供不应求。白家电生产主要涉及的冷轧、涂镀、镀锌产品,价格都出现大幅增长。玻璃目前已涨到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家电用的超薄平板玻璃价格更
高。卓创玻璃分析师崔玉萍介绍,2016年7月初,国内玻璃均价在1235元/吨,9月中旬就达到1595元/吨,未来还要上涨,玻璃主要成本是动力煤、天然气。河北地区生产玻璃的煤炭成本占
比达20%,煤价上涨将会造成玻璃生产成本提升。生产白家电外壳的主要原料ADS塑料,也已持续一个多月的暴涨。仅去年10月份以来,ADS塑料每吨就已上涨1700元至1800元。除了原材
料上涨,因新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处罚标准导致的商品物流成本上涨也成为当前家电企业的致命伤。对于家电这种以汽车运输为主的产品,此次超载新规对企业成本带来的压力甚至超过原
材料上涨。据了解,在修订后的处罚标准中规定,每超载1吨最高罚款500元,比原有标准高了好几倍,由于违法成本的上升,司机都不敢继续超高超载,而这又将导致运费上涨30%以上。
对整体成本影响超过10%。
广东某电器上市公司董秘也称,2017年以来家电行业生产成本增长明显,一些小型企业由于原材料储备有限、对成本消化能力较弱等原因,已逐步开始将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
北京威宝燃气灶维修中心编辑。